・从中国到国外
受中国文化影响,亚洲许多国家很早就有使用伞的传统,而欧洲至16世纪才开始风靡中国伞。
日本在唐朝时先后向中国派出了19批“遣唐使”,500多余人,其中有医师、画师、音乐家及各方面的学者,他们到中国专门观摩和学习中国文化,不仅把中国的历法,天文、音乐、美术等文化带到了日本,也包括制伞工艺在内的多种生产技术、制造工艺带到了日本。
雨伞经由希腊、意大利和土耳其传入欧洲。
1620年在法国开始普及。
在邻国法国,女士小姐们已将伞的优雅用到了极致,不仅雨天出行要打伞,晴天里还要用它遮阳。而正是遮阳的这部分功能,促使雨伞向轻盈与优美更进一步。
在邻国法国,女士小姐们已将伞的优雅用到了极致,不仅雨天出行要打伞,晴天里还要用它遮阳。而正是遮阳的这部分功能,促使雨伞向轻盈与优美更进一步。
・东方和西方的对伞的态度
公元前1100年,中国人已经使用伞,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。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,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。
唐朝的造纸业十分发达,社会用纸广泛。有的工匠在纸上涂桐油,制成能防雨的油纸伞,作为罗伞(即绫罗面料伞)的一个补充。谁知大受欢迎。一时间,下雨人人举纸伞的情景,在长安各地随处可见。明代皇帝朱元璋,明文规定庶民不得用罗伞,只可用纸伞。清代的民间,在广东、福建等地大量制造黑布伞,行销国外。
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,伞也曾经是庄严和帝王的标志。泰国国王外行,金色罗伞张立于后。缅甸君主的尊号是巨伞之王。日本天皇每次出游,总有一持伞者恭敬陪同。这些伞都各有本国的特色。
伞在唐朝时由中国传入日本。公元781年在京城长安(今陕西省西安市)的大街上,有一天突然之间落下雨点。满街来往的人都打着伞走过,只有一个前来中国留学的日本和尚没有伞。他摸摸自己湿淋淋的光头,好像明白了一件事。回国的时候,他买了许多伞,千方百计带到日本,送给了亲戚朋友。从此,雨伞便在日本流行起来。
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“伞”这个词。欧洲以前一直只有阳伞,到1733年,巴黎人用油布做伞面,才制成雨伞。
1747年,英国的商人汉威到中国广州办货。他看见人们撑着黑布伞在雨中行走,觉得挺好。临回国前带了一把伞回伦敦。1750年,当他在伦敦钟塔下张开伞遮雨的时候,被过路人视为怪物加以嘲笑:“哈,男士不尊重天意,躲在怪物下边不出来,太不象话了。”还有人指责他,这是对上帝的不恭,应当受到惩罚。汉威不予理会,每天上街带伞,宣传使用伞的好处。
伞第一次在美国纽约出现,是在18世纪末,街头上出现一片混乱。妇女们大呼小叫,认为这个既能伸开又能缩小的怪物,简直能把人吓得半死。顽皮的小孩子跟在后边,不停地朝打伞的人扔石头。
・当代的伞的任务
最初发明时的主要目的,是用来阻挡阳光,但是现在最常被当作雨天挡雨的雨具。
现在有习惯用阳伞的主要国家只有日本。
公元19世纪在法国流行了一段时间,但后来衰败,对遮挡紫外线没什么感兴趣的欧洲已经不使用了。另外,在韩国,伞一般认为老年人使用的东西。
到现在,亚洲以外的国家带伞的人还是被认为是少数派。
雨夜来的伞和英国的商人汉威的伞是一样。
一件发明要得到社会认可,一件艺术要能被人们接受,决不是件简单、容易、轻松的事,有时要经历不少的误会、波折。
我的创作和伞的遭遇是一样
日本以不可思议的眼光看待我,中国也视为珍奇,其他地区也是看成我是一个奇怪的人这一点是不变的
即使被人们用奇异的眼光看待也毫不动摇,进行在世界上打伞。
也打太阳伞。在亚洲圈以外也随身带伞。
作品中也撑伞。
像皇帝的黄色伞一样
雨夜来的伞是庇护的证明。
- 2023年格蕾丝·达德利艺术写作奖:克拉克获颁艺术写作奖
- 美国纽约 | MoMA董事会主席卸任|纽约|美国|爱泼斯坦
- 德国将归还五百年历史的贝宁青铜器|贝宁|非洲|尼日利亚
- 卢浮宫开通在线数据库,所有藏品一网打尽
- 盖里历时15年改造费城艺术博物馆 将于5月开放|建筑|盖里|费城
- 妹岛和世改造百年建筑 致敬前卫艺术精神
- 图纵奇想:戈雅素描与版画特展|大都会|戈雅|素描
- 艺术家亚历克斯纽约大都会屋顶花园新作完成|大都会|屋顶花园
- 韩国三育大学艺术硕博连读博士学历教育项目新模式|学历教育
- 特纳奖提名名单首次被艺术团体包揽|特纳奖
- “黑曜石声音团体”批评泰特美术馆的“剥削行为”
- 艺术家雨夜来在日本的首次个展6月4日开幕|日本
- “巴西粗野主义之父”门德斯·达·洛查病逝|建筑
- 莫斯科市的“艺术电影院”重新营业
- 92岁盖里改建了费城艺术博物馆:除了安静还有什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