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的岁时节俗

 台湾民俗风情     |      佚名

岁时节俗,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。台湾民俗主要源于大陆,其民间的传统节庆也大同小异。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包括春节、元宵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、重阳节、冬至等。过节的形式也与大陆相仿,如春节有拜年之礼;元宵节有吃元宵、赏花灯;端午节吃粽子、赛龙舟;中秋节有吃月饼、赏明月等等。

除此之外,台湾的岁时节俗中也有许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节俗活动,如三月“俏妈祖”、送王船节、国姓爷纪念日、尾牙节等等。一年下来,几乎是月月有节日。今天,无论是传统的节俗,还是现代的日,都是台湾人调节生活节奏重要活动,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
 

  1.以娱乐为主的岁时节俗

 

  春节

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俗中最重要的节日,台湾民间过春节和大陆一样,实际上自上一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“送灶神”开始,直到正月十八日“落灯”为止,都算是春节的范围。

在台湾流传着一首生动的《新年歌》:“初一早,初二巧,初三老鼠娶新娘,初四神落天,初五隔开,初六挹(yi)肥,初七七元,初八团圆,初九天公生,初十有食食,十一请子婿,十二查某子请来拜,十三食湆(qi)麋配芥菜,十四结灯棚,十五上元暝”。即初一早起去拜年,初二女儿回娘家,初三休息一天,传说这一天是老鼠娶亲的日子,人们都早早上床睡觉,以免打搅老鼠的喜事,初四迎神下凡,初五以后恢复正常劳作,初九天公生日,十一宴请女婿,十四、十五闹元宵,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春节热闹之一斑。

 

  元宵节

元宵夜,人们除了吃元宵、赛花灯外,还有“偷俗”和“钻灯脚”的习俗。“偷俗”形式多样,未婚少女需故意到别人家的菜园里去偷葱,在闽南语有“偷葱嫁好尫(ang丈夫之意)”之意。据说若不被菜园的主人发现,就预示着能找到如意郎君。已婚女子则偷偷去拔别人家竹篱笆上的竹子,因“竹篱”在闽南语中与“得儿”同音,取生男孩之兆。

“钻灯脚”就是妇女们在元宵节赏灯时,故意在灯下钻来钻去,因“灯”与“丁”同音,取“添丁”之吉意。另外,台湾的部分地区还有一些更为热闹的景观,例如台南盐水镇的“蜂炮”、澎湖的“乞龟”习俗。台南盐水镇人过元宵并不点灯,而是燃放由数万冲天炮制作而成的“蜂炮”,一时万炮齐发,热闹非凡。

澎湖的“乞龟”则显得较为神秘。每到元宵夜,澎湖大小庙宇的中央供桌上,就会摆上各式各样用红糖和米粉捏成的“龟”,人们纷纷到庙宇中上香、持神筶与神灵沟通,希望能求得一只神龟回家,以求得神灵的保佑和恩赐。

 

  端午节

吃粽子、赛龙舟是端午节重要的活动。不过台湾南部地区却不吃粽子,而吃一种名叫“煎堆”的食物。传说此俗与郑成功来台有关,郑军进入台湾后,军粮匮乏,端午节无米包粽子。台湾民众闻之,纷纷献出薯粉、花生等给郑军。郑成功下令将这些食物搅和后,用油煎熟,分予将士,以度端午节。此后,台南人每年都做这种“煎堆”以示纪念。

 

  中秋节

台湾人与闽南地区一样,在中秋佳节有“博饼”习俗。谁若能在游戏中赢得“中秋饼”的,便讨得“秋闱夺元”的好兆头。同时中秋又是团圆节,家家户户都要做一只特大的印有嫦娥奔月图案的月饼,配上中秋四果(即香蕉、凤梨、柚子、莲雾等)和用芋头块炒成的米粉,放在庭院中供奉月亮的。等到月亮升起来时,全家人焚香祭拜之后,就团坐在一起,分食着月饼、果品,饮酒赏月。

 

  2.以祭祀为主的岁时节俗

 

  清明节

清明节主要的习俗是祭祖和扫墓,大部分的台湾人都遵循这一传统。唯独在台的漳州籍人不过清明节,而是在每年的三月初三祭祖和扫墓,称为“三月节”或“三日节”。民间传说是郑成功起兵“反清复明”时,因认为“清”在“明”上不吉利,遂下令废除清明节,而改在三月初三扫墓。此后,这种习俗保留至今。

 

妈祖诞辰

在台湾的民间信仰中,以妈祖的信仰最为普遍。每年的三月份,各地对妈祖的祭祀不断,从妈祖诞辰到妈祖出游,影响到半数台湾人的日常生活。所以人们称农历三月为“疯妈祖”或“俏妈祖”。三月十九日,距离妈祖诞辰还有四天,北港朝天宫就要举行迎妈祖活动,人们从各地涌进北港,许多进香队伍规模浩大,锣鼓喧天。

晚上,北港街头灯火辉煌,由进香队伍组成的艺阁游行缓缓前进。人们纷纷走向街头参加狂欢。妈祖祭典的高潮出现在三月二十三日的妈祖诞辰时。此时最让人们关注的是大甲镇澜宫妈祖到北港朝天宫的迎妈祖“回娘家”活动。妈祖沿途出巡,全程徒步300公里,经过八天七夜才回到大甲。参加活动的人数多达十几万人。沿途所经之处,人们纷纷摆上祭品,准备饮料、点心,恭迎妈祖过境。长达数里的出巡队伍整齐有序,相互扶助,气氛极为隆重和虔诚。

 

  普渡

农历七月又称为“鬼月”,相传是孤魂野鬼游荡人间的日子。整个七月份台湾各地都会举行“普渡”活动,以求“好兄弟”(即孤魂野鬼)安分守己,莫要危害人间。七月初一,是地藏王打开地狱门的日子。这一天下午,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口供上五味碗(指鱼、肉、鸡、鸭、菜等五中食物),每种祭品上插上一炷香,并焚烧银钱,以祭拜往来的孤魂野鬼。到了晚上,还要在家门口的屋檐下点一盏灯,灯上写着“庆赞中元”、“阳光普照”、“超升普渡”等词,给鬼魂指明道路。

七月十五是整个普渡活动的高潮。这一天,台湾各地要举行“公普”的日子,俗称“七月半”或“鬼节”。人们在庙前搭起祭坛,摆上丰盛的祭品贡品上插上写有“普渡阴光”、“敬奉阴光”等字句的三角旗,由选出的主祭人主持仪式。祭祀完后,以铜锣为信号,人们竞相撤下自己的贡品,并哄抢祭品中的三角旗,一时间场面热闹非凡。

七月三十日传说是地藏王的诞辰,也是鬼门关闭的日子。此时,每户人家又要摆上贡品祭拜。各寺院也会在这天午夜撤去所有普渡时的祭仪,整个鬼月的祭祀活动才算结束。

 

  送王船

台湾各地的送王船习俗与其信奉的王爷神有关。王爷是为瘟神,送王船就是送走瘟神,所以又称“出海”(即送瘟神出海)。各地举行仪式的时间有所不同,农历四月、七月、九月都有举行送王船,其规模之大仅次于妈祖诞辰。

四月是王爷的生日,台南人举行王爷出巡台南市的活动,王爷所到之处,人们竞相进香祈求平安。七月或九月则多举行“王船祭”。清晨,人们抬着事先准备好的王船和神轿,穿街绕境之后,将王船放在王爷庙前供人祭拜。午夜时分,人们将王船推到海边,将王爷送上船去。船的周围堆满纸钱,船上载着豆、糖、盐、米等贡品,然后火化王船,送王爷上天。

 

观音菩萨生日

观音菩萨,在台湾被称为“观音妈”,由于人们普遍认为观音有33种不同的化身,职能强大,所以其信仰范围十分广泛。大部分的台湾家庭中都供奉观音菩萨的画像或造像,使得与观音信仰有关节日都相当隆重。

历二月十九日是观音的生日,家家户户在家中供奉的观音前焚香礼拜,献上鲜花和素食贡品。这一天供奉观音菩萨的寺庙要举行观音像绕境出巡活动,经过之地,众多信众焚香祭拜。绕境后,许多人带着寿面、水果、素食,或准备纸制的贡品、米糕、鸡蛋等,到观音殿祭祀,祈求观音菩萨消灾降福。

农历六月十九日为观音的得道日,供奉观音的各寺院要搭设“观音坛”,请僧尼诵经祈福。人们相信这一天祈求生子最为灵验,许多人在前一天就斋戒,第二天凌晨就到寺院上香。如果第二年得子,便将此子给观音做“契子”,并用金、银制牌,刻上“观世音佛祖”、“长命富贵”等字样,以求平安。

 

  郑成功诞辰纪念日

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和开拓台湾的功勋,台湾各地兴建了70多座的圣王庙,并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举行开台圣王祭。作为一个遍及全台的祭祀,台湾的官方也将公历8月27定为郑成功诞辰纪念日,并由官方主持隆重的祭奠。在宜兰、嘉义等地,人们将郑成功当作重要的神灵,会在正月十六这一天举行绕境活动,祈求平安。

 

  3.原住民的岁时节俗

原住民生产以农耕渔猎为主,他们的岁时节俗也多此相关,并未形成专门的节日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将各种祭祀活动作为自己的节日,这些祭祀活动包括祖灵祭、谷神祭、山神祭、猎神祭、结婚祭、丰收祭等等,种类繁多,规模不一。凡是大规模举行祭仪庆典,人们都会举行盛大的歌舞集会,其场面之热闹也不输于其他民族。在这些祭祀中,以“丰收祭”最为隆重。“丰收祭”也称为丰年祭、粟祭或丰收节,每年举办一次。届时各家都要屠宰家畜、酿酒、做糕,并摆上酒席供奉祖神,一般延续10天左右。节日里,人们穿起节日盛装,带上一坛美酒,围着篝火边喝边舞,庆贺一年的劳动收获。




  相关推荐